200余中外專家昆明研討數(shù)字時代語言教育新路徑
中新網(wǎng)昆明7月22日電 (記者 韓帥南)記者22日從云南民族大學獲悉,19日至21日,第一屆世界語言教育國際會議在位于昆明的該校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孟加拉國、馬來西亞等國內外的20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shù)字時代語言教育的新路徑與全球使命。

此次會議由云南民族大學與北美文教學會聯(lián)合主辦,美國耶魯大學語言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全球語言(中心)及錫耶納大學文理學院協(xié)辦。會議以“國際創(chuàng)新語言教育新視界”為主題,設7場平行論壇、4個專題工作坊,涵蓋沉浸式教學、語言政策、AI技術應用等前沿議題,旨在打造跨文化教育合作的“思想引擎”。
云南民族大學校長王啟梁表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下,語言教育被賦予連接古今、溝通世界的時代使命——既要守護文明根脈的多樣性,更要激發(fā)文明互鑒的創(chuàng)新活力。要通過構建多層次的國際合作機制,推動形成尊重語言多樣性、促進文明平等對話的全球語言教育共同體。
北美文教學會創(chuàng)始人、執(zhí)行長黃麗娟(Lisa Huang Healy)認為,語言是文明互鑒的紐帶。麻省理工學院全球語言(中心)主任佩爾·烏拉爾在視頻致辭時說,語言是跨文化理解的鑰匙、探索新文化的橋梁、相互學習的工具以及參與全球對話的媒介,語言教育需回應技術變革與全球治理的雙重挑戰(zhàn)。
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劉駿對國際中文教學的前景進行了展望。他說,在當前及未來的語言教學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但隨之而來的挑戰(zhàn)亦不容忽視。
云南民族大學副校長邵維慶表示,云南民族大學開設有14個南亞、東南亞國家的15種官方語種專業(yè),培養(yǎng)了6000多名非通用語人才,并在泰國、緬甸、老撾設立語言文化中心,首創(chuàng)“云端漢語橋”虛擬仿真項目,推動數(shù)字技術深度賦能語言教育。
會議期間,美國凱尼恩學院教授白建華等專家學者向會議發(fā)來賀信,與會專家學者聚焦虛擬現(xiàn)實、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在多語種教學中的應用等話題深入研討。(完)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04日 10:04:58
- 2025年08月02日 15:18:32
- 2025年08月01日 13:47:30
- 2025年07月22日 08:24:46
- 2025年07月16日 13:54:13
- 2025年07月14日 0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