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意瑞藝術家共創(chuàng)偶劇 熊貓“啊噸”首演亮相世界舞臺
中新網(wǎng)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2日從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獲悉,由其發(fā)起并出品的偶劇《我的名字叫啊噸》日前在法國阿維尼翁OFF戲劇節(jié)完成世界首演。

該劇講述了生活在古老而美麗的“阿密寨”的主人公熊貓“啊噸”,因多年前的一場地震不幸成為孤兒。在好朋友們的陪伴下,小“啊噸”一天天長大,可仍然會傷心自責,認為如果自己跑得再快一些,力氣再大一點,當初就能救爸爸媽媽了。于是,他有了一個夢想——成為一名運動健將,他要變得像自己的偶像“冰墩墩”一樣強大。但在冒險的旅程中,“啊噸”漸漸發(fā)現(xiàn),他應該成為的不是別人,而是最好的自己。

演出現(xiàn)場,10位演員以戲曲身段和技巧操控木偶、完成場景轉(zhuǎn)換,影戲、剪紙的運用以及馬戲團班主的川劇造型也都極具中國韻味。為了讓“啊噸”更具呆萌的孩童個性,常常需要多位演員同時操控,演員間的默契征服了戲劇節(jié)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簡潔的舞臺實現(xiàn)了移步換景,幾個小竹竿呈現(xiàn)茂密竹林,這種空靈意境也暗合了中國傳統(tǒng)演劇觀。
該劇由中法意瑞四國藝術家的聯(lián)合創(chuàng)作,劇中偶形的設計者、法國偶劇導演馬若蘭專程趕來看戲。作為一次跨文化的合作,此次共創(chuàng)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團隊合作精神,“整個過程是把自己融入到這個大家庭里,不管是和導演、演員的合作,還是道具、音樂等舞臺表現(xiàn)形式,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p>

導演趙淼坦言大家曾經(jīng)有碰撞和分歧。“比如偶的大小,一開始的想法各不相同,我們覺得未來或許會在千人以上的劇場進行演出,所以需要一個大偶。但法國藝術家一直建議‘一個靈動的偶更重要’。他們還顛覆了我們的很多觀念,比如之前會用傳統(tǒng)的木偶操作規(guī)則來約束演出,但國際藝術家稱,我們和你們在一起創(chuàng)作,就不打算做一個傳統(tǒng)的偶劇,我們就是來跟著‘啊噸’一起冒險。”
作為北京市文聯(lián)著力將冬奧吉祥物“冰墩墩”轉(zhuǎn)化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IP熊貓“啊噸”的核心項目之一,該劇還將先后登上北京影偶藝術周以及大涼山戲劇節(jié)的舞臺。(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02日 19:49:12
- 2025年08月02日 15:52:05
- 2025年08月02日 15:50:37
- 2025年08月02日 15:16:47
- 2025年08月02日 12:15:32
- 2025年08月02日 11:23:31
- 2025年08月01日 21:13:01
- 2025年08月01日 14:13:34
- 2025年08月01日 11:18:03
- 2025年08月01日 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