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寫真)津門老洋樓煥新“活化” 延續(xù)城市記憶拓展文旅空間
中新社天津5月25日電 題:津門老洋樓煥新“活化” 延續(xù)城市記憶拓展文旅空間
中新社記者 王君妍
在天津百年歷史建筑安里甘藝術中心哥特式的穹頂下,一場小提琴與巴揚手風琴二重奏音樂會座無虛席,改編自中國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返亩刈嘈删従徚魈剩牨娫趦?yōu)美的樂音中感受這段愛情故事的凄美。

據(jù)安里甘藝術中心負責人郝博雅介紹,這里原是一座教堂,藝術中心秉持“尊重原貌”、“最小干預”與“文化意義導向”原則開展對歷史建筑空間的使用,探索“空間即舞臺”的沉浸式文化體驗,至今已舉辦近百場室內(nèi)樂、獨奏會、聲樂專場等演出。
近年來,天津持續(xù)推進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與活化。五大道、意風區(qū)、解放北路等歷史街區(qū)內(nèi),眾多洋樓、老銀行、名人公館等老建筑在系統(tǒng)修繕和產(chǎn)業(yè)導入下煥發(fā)新生,成為文旅融合、文化消費、青年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承載空間。
在建筑風格借鑒意大利古典復興造型的“張園”,沉浸式演繹展《津門往事》受到游客青睞。參與時,隨著場景切換,游客的角色也不斷轉(zhuǎn)換,一段近代百年時光之旅悄然展開。

來自南京“95后”游客曹恒杰邊互動邊拍攝Vlog:“以前參觀老建筑就是看看外觀、聽聽講解,這次像是走進歷史劇本,跟著角色體驗故事,比看展覽更有代入感?!?/p>
張園副館長傅佳說,《津門往事》推出以來,游客量是以前的三倍,清明、“五一”等假期,日均游客量超過2000人。
在五大道,被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歷史風貌建筑小洋樓共有418所,占全市近一半。如今,咖啡館、民宿、展館、劇場、文創(chuàng)市集等多種業(yè)態(tài)在這些老房子里生根發(fā)芽。
“95后”馬子豪在五大道一座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筑創(chuàng)辦了“喜筑民宿·Ibeth Bistro”。該建筑曾是私人宅邸,現(xiàn)已成為融合民宿、西餐和社交空間的復合式場所?!澳贻p人看重體驗感,我們就嘗試在節(jié)日辦些主題派對、朋友聚會,把這棟老建筑變成一個能聊天、能放松、也能留下回憶的地方。”馬子豪說。
天津市和平區(qū)五大道管理委員會主任李蘭廷介紹,五大道多年來持續(xù)盤活閑置低效洋樓建筑,推出文博展館特色旅游線路、紅色文化旅游地圖、消費地圖等內(nèi)容,助力慶王府、潤園等20家文博展館開展文化展演活動。
李蘭廷說:“未來,會更加注重沉浸式場景打造,運用數(shù)字、科技等手段將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潮流結(jié)合,打造都市文旅消費新熱點?!?/p>
在巴洛克建筑風格的法國公議局舊址上改造而成的天津數(shù)字藝術博物館,因活動新穎吸引眾多游客。該館新近推出的“古堡迷案”實景搜證游戲,已被不少游客加入端午假期“任務清單”。通過展品、掃碼獲取線索,玩家可在探索推理中了解建筑背后的歷史。
北京“00后”滕海昕與好友一起來此體驗玩游戲。她說:“在一棟這么有年代感的建筑里玩實景推理,像是參與了一次文化任務,把歷史和好玩結(jié)合起來了。”
天津數(shù)字藝術博物館策展人黃然介紹,自2023年開館以來已舉辦敦煌藝術特展、梵高光影展等多場展覽。館方還根據(jù)建筑“多房間、小空間”的格局特點,在敦煌展覽中模擬洞窟式路線,引導觀眾沉浸式“穿行”其間。
天津通過在保護的同時盤活歷史風貌建筑,進一步豐富城市文旅內(nèi)容與空間,正如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曾指出的:“歷史建筑的活化,不僅延續(xù)了城市的文化記憶,也為未來發(fā)展拓展了更多可能。”(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25日 17:16:52
- 2025年05月25日 16:46:08
- 2025年05月25日 16:00:11
- 2025年05月25日 14:19:55
- 2025年05月25日 12:15:01
- 2025年05月25日 10:25:54
- 2025年05月24日 17:46:45
- 2025年05月24日 10:12:46
- 2025年05月23日 16:24:41
- 2025年05月23日 16: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