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融合 新疆剪紙呈現多元文化共生的多樣性
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28日電(史玉江 韓冰潔)“父親教給我的不只是剪紙技巧,更是對文化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初見夏迪古麗·喀迪爾時,她對記者說的這句話,道出了其與剪紙深厚的緣分。
近日,在新疆哈密市陶家宮鎮(zhèn)蕎麥莊子村,暖陽灑滿房間,夏迪古麗與父親圍坐桌前,正專注裁剪繡花帽剪紙。
只見其父疊齊三張紅紙,用訂書機固定邊角與精細花紋,父女倆默契配合,剪刀游走間“沙沙”作響,隨著紋路逐漸清晰,一幅融合漢族剪紙紋樣、維吾爾族刺繡技法與哈薩克族裝飾元素的繡花帽圖案躍然紙上。
傳承中“剪出別樣人生”
10年前的一個暑假,從青島回到家鄉(xiāng)的夏迪古麗開始走進父親的剪紙世界。
“我的記憶里,父親總在燈下佝僂著背,用鉛筆勾勒石榴、花鳥、家庭生活場景和豐收圖景,再經剪刀一裁,一切便化作紙上跳動的生命,很有趣!”夏迪古麗說。

父親去鄉(xiāng)鎮(zhèn)授課時,夏迪古麗總是背著工具包跟在他身后。最初只是幫著剪些簡單的葉子、圓圈,父親粗糙的手掌輕輕裹住她的手,剪刀在紅紙上“跳舞”的觸感,她至今記憶猶新。
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10年光陰仿佛都浸在了紅紙的清香里。
一次,夏迪古麗參加了哈密舉辦的剪紙比賽。為了那幅《牡丹》,她用時7天,幾乎忘記了晝夜。
父親話不多,只在她急得抓頭發(fā)時輕聲提點:“花瓣邊緣要留三分柔,像姑娘的裙擺?!笨r,他便拿起剪刀親自示范:“葉脈要像渠里的水,連起來才活?!?/p>
當獎狀捧在手心,夏迪古麗忽然明白:剪紙從來不是重復的手藝,而是把平凡日子剪出詩意的能力。
2023年秋天,夏迪古麗到新星市紅星一場工作,假期的社會實踐課堂上,30多個孩子圍坐桌前,眼中閃爍著對剪紙的好奇。
當看到孩子們剪出歪歪扭扭卻充滿童趣的月亮、“?!弊趾突ǘ?,她恍然領悟,曾覺得“沒意義”的練習,早已成為生命中的財富。
讓剪紙里的故事永遠溫暖
剪紙的魅力,不止于傳承,更在于融合。如今,在夏迪古麗的剪刀下,既有維吾爾族傳統紋樣的古樸韻味,也有現代生活帶來的鮮活氣息,讓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一把剪刀裁出別樣人生”的樂趣。

2024年中秋節(jié),夏迪古麗將耗時5天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全民消防生命至上》,贈予哈密市消防救援支隊紅星大道特勤站。當日現場,她教消防員們剪“月餅”、兔子燈籠,紅紙在不同人手中流轉,剪出暖心的作品。
今年9月,她創(chuàng)作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剪紙作品,勾勒出各族群眾載歌載舞的溫暖場景。當融入多元文化的剪紙作品在當地展覽時,吸引眾多民眾駐足觀賞,不少人現場向她請教剪紙技巧。
“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就是想在展現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又能體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年來的民族團結碩果?!毕牡瞎披惐硎?,希望剪紙里的民族故事永遠新鮮、永遠溫暖。
新疆剪紙呈現多元文化共生的多樣性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自傳入新疆以來,由于各民族的歷史傳統、生產方式、風俗習慣不同,加之絲綢之路讓東西方文明及各民族文化在此交匯,讓新疆剪紙融合了多元文化色彩。

“維吾爾族傳統剪紙題材來自生活與自然物產,線條奔放,多用于節(jié)慶、服飾底稿,兼具裝飾性與實用性。”新疆工藝美術大師、新疆剪紙協會副會長林貴福說。
他表示,維吾爾族傳統剪紙以家族口傳心授為主,多為女性長輩傳藝?!敖陙硗ㄟ^非遺保護、工作室、校園課程傳承,逐步從生活實用轉向文化展示?!?/p>
談及新疆剪紙,林貴福表示,其核心是多元民族風俗與地域文化融合?!皡R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多民族特色,形成‘精剪’與‘粗剪’并存的獨特風格?!?/p>
“新疆剪紙以視覺語言轉化不同民族的習俗與審美,不僅打破了語言障礙,而且在節(jié)慶等場景中同臺呈現,增強了民族認同,以直觀形式展示新疆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多樣性?!绷仲F福表示。(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29日 13:32:11
- 2025年10月29日 12:07:56
- 2025年10月29日 11:55:06
- 2025年10月29日 11:06:46
- 2025年10月29日 10:13:52
- 2025年10月28日 23:56:35
- 2025年10月28日 18:03:07
- 2025年10月28日 17:33:56
- 2025年10月28日 16:03:45
- 2025年10月28日 15:18:36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