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非遺)方寸間“顯山露水” 福州軟木畫簪起坊巷風雅
中新社福州8月17日電 題:方寸間“顯山露水” 福州軟木畫簪起坊巷風雅
作者 葉秋云
“叢山數(shù)百里,盡在一框中。”近期,中國演員趙麗穎佩戴“立體山水”頭飾亮相雜志,其同款發(fā)飾風靡旅拍圈,福州軟木畫也再度走進大眾視野。
軟木畫又名木畫、軟木雕,是福建福州獨有的民間工藝。匠人以刀代筆,選用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和地區(qū)進口的櫟樹木栓層軟木為材料,削取薄片,精雕細鏤成花草樹木、亭臺樓閣、棧橋船舫和人物等,再搭配通草制成的白鶴、孔雀等鳥獸,裝裱在大小不一的玻璃框里,以“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聞名。
1914年,首幅軟木畫作品問世,堪稱100多年前的“3D打印”。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余衛(wèi)平介紹,當年,時任福建巡按使的許世英將一張歐洲圣誕卡交給福州工藝傳習所總教習師陳春潤,希望能將其復刻。這張用木片、紙片拼貼而成的賀卡,啟發(fā)了陳春潤。他隨即組織吳啟棋、鄭立溪兩位弟子研究制作,先選用水松木切成薄片,再在木片上精雕細鏤,讓寫意山水、亭榭、花鳥等呼之欲出,最后再依樣拼貼成賀卡。最原始的軟木畫由此誕生。
余衛(wèi)平稱,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軟木畫產(chǎn)業(yè)的黃金時期。軟木畫曾作為國禮贈予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更因獨特魅力深得僑胞與外國友人青睞,有“東方藝術珍品第一奇畫”之美譽。
如今,這項技藝卻因傳統(tǒng)工藝市場萎縮而面臨傳承困境,一度被稱為“即將消失的福州記憶”。作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之一,軟木畫于2008年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目前,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qū),已有10余家旅拍店推出軟木畫主題寫真套餐。“00后”游客鄭榕晴與顧語軒專程來到“古厝拾光”旅拍工作室體驗軟木畫頭飾。當化妝師將頭飾固定在發(fā)間時,鄭榕晴贊嘆:“好美,不虛此行?!?/p>
同樣被吸引的還有18歲的蔣涵威。他專程從莆田奔赴福州,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軟木畫代表性傳承人陳國弦的工作室里拜師學藝?!拔冶緛砭拖矚g畫畫,看到軟木畫頭飾時特別驚艷,征得父母同意后就趕來拜師了?!彼χf。
陳國弦的工作室里,陳列著《雪域天路》《福州古厝風光》《侗族新天地》等數(shù)十件作品。亭臺軒榭,花草樹木,如此景觀掩映在方寸之間,頗為驚艷。
深耕軟木畫領域五十余載,陳國弦曾創(chuàng)辦過軟木畫工藝廠,培養(yǎng)了百余位徒弟。他表示,20世紀80年代,福州軟木畫從業(yè)人員非常多,產(chǎn)品暢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是福建省外貿出口創(chuàng)匯率最高的工藝品?,F(xiàn)今,軟木畫從業(yè)人員已不足百人?!袄霞妓嚨膫鞒校P鍵在于年輕人能否沉下心堅持?!?/p>
年近八旬的福州軟木畫吳氏第四代傳承人吳芝生同樣為傳承奔走。為拯救軟木畫藝術,他于2002年創(chuàng)立“福州吳芝生軟木畫創(chuàng)作中心”,吸收10余位手藝人繼續(xù)堅守民間工藝陣地。他的女兒吳奕紅自18歲起隨父學藝。如今,吳芝生帶著女兒和徒弟們攜手打破傳統(tǒng)手工藝“師帶徒”的方式,走“院校派”路線,在福建多所院校開設課程,吸引更多人才。
近年來,以旅意華僑郭麗、吳奕紅等為代表的年輕從業(yè)者更是將軟木畫融入汽車掛件、服飾、頭飾、小夜燈等實用場景,讓軟木畫逐步走進現(xiàn)代生活。
郭麗創(chuàng)辦的“軟木畫館”坐落于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館內,擺件、掛件等各式軟木畫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琳瑯滿目,三山兩塔、水榭戲臺等福州元素被巧妙濃縮在畫框中。
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已經(jīng)到來,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qū),軟木畫在游人發(fā)間“造出一幅立體畫”。這些凝固時光的微型山水,隨著步履輕晃,仿佛將坊巷的風雅都簪進了人間煙火。吳芝生笑言:“技藝傳遞的不僅是手法,更是文化的延續(xù)。”(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17日 11:13:40
- 2025年08月17日 06:56:29
- 2025年08月16日 15:34:55
- 2025年08月16日 13:34:22
- 2025年08月16日 12:51:01
- 2025年08月16日 12:50:23
- 2025年08月16日 11:27:13
- 2025年08月16日 09:18:09
- 2025年08月15日 17:04:10
- 2025年08月15日 16: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