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照不要命?妨礙公共秩序的“打卡”該管管了
近日,上海新華路隧道成了新晉“網(wǎng)紅拍照打卡點”,在隧道出入口處裝有明顯禁止行人進入標志的情況下,仍有不少人在夜晚進入隧道拍照打卡“王家衛(wèi)風”。照片中,打卡者身處隧道兩側的應急人行通道上,而不到半米外就是來往飛馳的車輛,甚至還有人坐在應急人行通道上,將雙腳踏入機動車道內……
隧道內昏黃的燈光確實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王家衛(wèi)電影中的“氛圍感”,但也正是因為夜晚燈光昏暗,極易造成駕駛人視線不清晰,稍不留神打卡者追求的“浪漫文藝”就會變成“血的教訓”。據(jù)報道,交管部門已經(jīng)針對行人違反禁令標志進入新華路隧道打卡拍照的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并對違規(guī)者做出了行政處罰。
事實上,打開社交媒體搜索“隧道拍照”,會發(fā)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在全國各地都有發(fā)生,甚至還有人專門出教程教網(wǎng)友如何在隧道內拍照片,如此行為是對自己生命的不重視,也是對他人安全的不負責。
如今打卡拍照愈發(fā)盛行,越是別出心裁的照片就越容易在社交媒體平臺收獲眾人的點贊,但也隨之帶來了諸多亂象。有人為了拍出“人生是曠野”的自由自在,在大型貨車往來的國道中央“爭分奪秒”;有人為了追求特定時間點的風景奇觀,將機位架在人行橫道中間等待,任由車流在兩側穿行;還有人在熱鬧的城市街頭,為了拍出背后高樓林立的都市大片,把機動車道變成獨家攝影棚,全然不顧周圍車輛的鳴笛和道路的擁堵……
此外,隨著這類機位的爆火,也衍生出了對應的商業(yè)行為,商家為了迎合一些人渴望“出片”的心理,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宣傳,帶領消費者前往此類區(qū)域,并以此牟利,更是助長了社會不良風氣。
這些把自身安全和公共秩序踩在腳下,肆意將公共空間異化成“氛圍感道具”的行為,不應成為流量追捧的對象,需要各方對此加以重視。相關部門要對當?shù)匦隆懊邦^”的網(wǎng)紅打卡地及時掌握,加強巡視,并對違規(guī)行為進行嚴厲處罰,提高危害公共安全秩序的成本;平臺也應當承擔起責任,除了對相關內容彈出“危險行為,請勿模仿”的提示外,還需要對此類內容進行限流或下架,減少出現(xiàn)跟風效仿的情況。
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每個人提高自己的意識,拍攝“人生照片”不值得冒著“賭上人生”的風險。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盲目追求“標新立異”,美麗的風景千千萬,但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建立在生命安全的基礎之上,才能讓“生命力”在鏡頭前綻放。
半月談評論員 張子晴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理論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25日 14:15:25
- 2025年05月24日 17:38:24
- 2025年05月22日 10:01:24
- 2025年05月22日 09:20:47
- 2025年05月22日 09:19:03
- 2025年05月19日 19: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