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從農(nóng)奴之子到藏學權威:破壁藏學偏見 重構全球話語
中新網(wǎng)拉薩8月25日電 題:從農(nóng)奴之子到藏學權威:破壁藏學偏見 重構全球話語
中新網(wǎng)記者 貢桑拉姆 江飛波
“在我降臨人世之際,母親與兩位姐姐皆在領主府邸中辛勤耕耘,終生為奴,作為忠實的仆人。當時,家境貧寒,我們頭頂無片瓦遮風擋雨,腳下亦無立錐之地。”格勒說,自己的出生時間至今成謎,母親只記得那年大雪紛飛。作為農(nóng)奴之子,他幼年與家人擠在領主家走廊棲身,勉強抵御寒夜的侵襲。
近日,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新中國首位藏族博士——格勒。這位從四川甘孜的鄉(xiāng)村田野中走出來的學者,如今已是中國藏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在回憶童年的歲月時,他的眼中閃爍著對過往的感慨與追憶。格勒的成長歷程,與中國藏學從邊緣走向國際舞臺的歷程緊密相連。
他回憶道,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十八軍進藏時,他的家鄉(xiāng)社會制度還未經(jīng)歷變革,他們一家仍是農(nóng)奴身份。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成為命運轉折點,全家分得領主新房,母親堅持“讓兒子讀書識字”的想法得以實現(xiàn)。在甘孜民族中學,他省下糌粑換《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漢語水平突飛猛進。1964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學藏語文翻譯班,卻成了與母親的永別。
“起初,我投師于一位喇嘛,開始學習藏文。那段日子里,由于缺乏紙筆,我們不得不在涂有爛酥油的模板上撒上一點灰燼來書寫文字?!备母镩_放后,格勒先后完成本科、碩士、博士學業(yè)。在中山大學攻讀人類學期間,系統(tǒng)學習體質人類學、考古學等課程。1985年帶隊在甘孜新龍縣谷日村考古,發(fā)掘出被定為一級文物的核桃形雙耳罐,其成果載入《新龍縣志》并成為甘孜州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我的老師梁釗韜教授曾讓我明白,藏學不能閉門造車,必須運用考古、用體質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等多學科進行綜合研究?!备窭照f,那段考古經(jīng)歷讓他深刻認識到多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其英語能力也在與外國學者交流中顯著提升。
1986年完成的博士論文《論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與周圍民族的關系》開創(chuàng)性提出藏族文化“多元一體化”理論,論證西藏原始文化與中原的密切關聯(lián)。近年在甘南州發(fā)現(xiàn)的丹尼索瓦人基因證據(jù),佐證了他關于“西藏高原是原始人類故鄉(xiāng)”的大膽假設。該論文英文版在瑞士國際會議上引發(fā)轟動,成為國際藏學界認知中國考古成果的重要窗口。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多次參加國際藏學會,發(fā)現(xiàn)國際藏學界多是西方學者發(fā)聲,但當時西方學者有一個明顯的缺陷,他們大多數(shù)根本沒有來過西藏。”作為首批走出國門的藏學學者,格勒先后應邀赴歐美20余國訪問講學,講述一個真實的、正在發(fā)生變化的西藏。他親歷國際藏學會議從西方主導到中國發(fā)聲的轉變,用香格里拉幻想與農(nóng)奴制真相的對比演講打破西方偏見。針對近年西方部分輿論對西藏寄宿制學校的質疑,他以親身經(jīng)歷闡釋“三包政策”惠民實質。在視頻對話中,展示藏北民眾的真誠認可。
“我從事藏學研究40余年,發(fā)表百余篇論文、10余部專著。”近年,格勒仍主持國家社科項目提出"文化適應"理論,主張傳統(tǒng)文化應擇善而存。面對數(shù)字化浪潮,他推動藏學通過網(wǎng)課、社交媒體"破圈",并多次與國外學者視頻對話。
從農(nóng)奴之子到藏學權威,格勒的成長折射出中國藏學從邊緣到主流的蛻變。他說:“藏學成為顯學,是因為中國學者用扎實的研究成果贏得了話語權?!边@位年過七旬的學者,仍在用科技跨越語言壁壘,讓世界聽見中國藏學的聲音。(完)

- 專題: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07:31:55
- 2025年08月26日 05:22:43
- 2025年08月25日 20:00:28
- 2025年08月25日 18:21:41
- 2025年08月25日 14:41:05
- 2025年08月25日 13:37:59
- 2025年08月25日 12:26:31
- 2025年08月25日 10:35:17
- 2025年08月25日 10:19:11
- 2025年08月25日 1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