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來常往間感知中國與中馬友好
(近觀中國|文明互鑒)在常來常往間感知中國與中馬友好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在常來常往間感知中國與中馬友好
中新社記者 曾玥
“中馬兩國人民要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促進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增進彼此特別是青年一代相知相親?!?/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發(fā)表于馬來西亞媒體的署名文章中如是寫道。
關注中國發(fā)展逾40年,馬來西亞華人學者、新亞洲戰(zhàn)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常往來于兩國之間。于他而言,從典籍上采擷的哲思,在兩國的實地見聞,都在不斷深化他對中國與中馬友好的感知和理解。
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許慶琦對坐落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念念不忘。
這個曾經(jīng)的“極貧之地”幾年前已全部脫貧摘帽,困擾千年的絕對貧困難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交通、住房、學校,咖啡、歌聲、笑臉,許慶琦對在怒江州的所見所聞記憶猶新。
“過去我只從理論上了解中國減貧,直到親身參訪和體會,發(fā)現(xiàn)百聞不如一見?!彼锌?,中國探索出了一條既扎根于五千多年文明,又契合自身國情、歷史文化和發(fā)展需求的獨特發(fā)展道路。中國先哲早在千年之前便已提出“民惟邦本”“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重視義利并舉,“這些理念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得到了生動演繹”。

在許慶琦看來,中國的哲學智慧不僅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也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注入了寶貴的價值指引,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治理的有機融合,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機遇和新的希望。他以儒家思想中的“協(xié)和萬邦”為例指出,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這一古老智慧的現(xiàn)代化表達。
2013年,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fā)表重要演講,提出“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倡導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目前已同包括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在內的周邊17國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
“中國主張國家不論大小遠近,都應彼此尊重、互學互鑒、和平共處,共同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痹S慶琦說,馬來西亞與中國同屬亞洲國家,有著相近的價值理念,即面對矛盾分歧,尋求對話化解而非對立對抗。
他認為,亞洲是多彩文明的交匯之地,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價值理念與和平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的共同訴求指引大家攜手同行,以交流互鑒超越隔閡沖突,以對話合作推動交融共生。中國崇尚的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理念,與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交相輝映,正不斷激發(fā)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內生動力。

今年,馬來西亞正式成為金磚伙伴國,同時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和中國—東盟關系協(xié)調國。
許慶琦說,當前中馬關系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兩國關系成熟且富有韌性?!爸詧皂g,是因為中馬關系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考驗?!?/p>
1974年,馬來西亞成為東盟成立后率先同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開中國—東盟關系之先河。2013年,兩國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標志著雙方各領域合作邁上新臺階。2023年,兩國宣布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開啟雙邊關系新的歷史篇章。
從馬來西亞榴蓮直飛運抵中國民眾餐桌,到中馬欽州產(chǎn)業(yè)園與馬中關丹產(chǎn)業(yè)園“并蒂花開”,從中國—馬來西亞數(shù)字經(jīng)濟現(xiàn)代工匠學院揭牌,到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建設,從互免簽證到聯(lián)合申遺,常來常往之間,兩國高質量合作正不斷結出碩果。

正如習近平在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舉行會談時指出的那樣,兩國友好在悠久歷史中孕育,在文化交融中生長,在互惠互利中鞏固,在風雨同舟中升華,展現(xiàn)了以心相交、以誠相待、以義為持、以和為貴的共同價值追求,體現(xiàn)出兩國人民的歷史智慧和勇氣,是兩國共同的寶貴財富。
“中馬關系為東盟國家樹立了典范?!痹S慶琦說,在兩國元首共同推動下,雙邊關系朝著構建高水平戰(zhàn)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方向破浪前行,無疑將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增添強勁動力。(完)

- 專題:近觀中國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0日 10:29:58
- 2025年05月10日 09:05:05
- 2025年05月09日 16:29:38
- 2025年05月09日 15:37:20
- 2025年05月09日 15:27:50
- 2025年05月09日 14:49:09
- 2025年05月09日 13:46:39
- 2025年05月09日 11:29:13
- 2025年05月08日 19:36:22
- 2025年05月08日 1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