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国产一极毛片,日韩黄色片在线观看,激情五月黄色,国产福利免费视频,精品在线看片,天天艹无码天天射

臺軍入伍8周就學反裝甲?網友:先把步槍端穩(wěn)吧

分享到:
分享到:

臺軍入伍8周就學反裝甲?網友:先把步槍端穩(wěn)吧

2025年02月22日 16:19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臺當局行政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計劃自2025年起,義務役士兵入伍8周后的訓練課程增加手槍、機槍實彈射擊,以及無人機、反裝甲火箭與人攜式刺針導彈操作等訓項。

  入伍8周就學反裝甲?他們是認真的嗎?

圖為臺灣入伍新兵進行手榴彈投擲訓練。圖源:《聯(lián)合報》

  入伍訓練還是才藝表演?

  此消息一出,立刻被專業(yè)人士抨擊“不切實際”。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退役將領分析,刺針導彈、無人機等精密裝備屬于中高級專長,必須在兵科學?;蚓邆溆柧毱鞑牡牟筷牻涍^相當時數(shù)課程培訓才具備操作能力,8周時間顯然不可能滿足要求。

  《聯(lián)合報》評論文章指,自2024年起,臺灣義務兵服役期改為一年,臺防務部門為了宣示“服役不是浪費生命”,不斷拋出各種訓練項目“充實”役期,卻本末倒置?!熬拖袷亲尯⒆訉W習各種畫畫、樂器、舞蹈等才藝的父母,填鴨式安排只會適得其反”。

  不少臺灣網友也認為此舉是“打腫臉充胖子”。觀察社交媒體上關于此事的網友留言,質疑聲此起彼伏。“手榴彈能不能丟10公尺還是問題”“養(yǎng)成教育都不夠,還拿精進武器”“八周連步槍都打不好的比比皆是”......


臺灣網友留言截圖。圖源:社交媒體

  為何著急訓練這些武器?

  除了“展示需要”,也有“更實際”的考量。

  早在2022年底,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蔡英文宣布復征義務役時,就曾宣稱部分義務兵有望操作“紅隼”火箭筒,刺針導彈及無人機等武器,只是相關裝備遲遲沒有到位。

臺軍義務役射擊“紅隼”反裝甲火箭。圖源:《聯(lián)合報》

  根據資料,“紅隼”火箭筒以攻擊輕型坦克、裝甲車的履帶與輪胎并使其失去移動能力為設計目標。刺針導彈效果也相似。臺軍退役少將栗正杰指出,人攜式刺針導彈隨部隊移動,射程只有5公里,屬于野戰(zhàn)防空、點防空。也就是說,當“天弓”防空導彈、空軍戰(zhàn)機等防御系統(tǒng)被突破后,最后的手段就是使用刺針導彈。

  這些武器都指向一個方向:巷戰(zhàn)。

  無論是去年大張旗鼓的“漢光40號”演習,還是向高中生發(fā)放的“青年服勤同意書”、在宮廟存放彈藥,民進黨當局的目的不言自明——一步步將戰(zhàn)爭推進到臺灣普通民眾家門口。民眾本應是被保護的對象,卻要被所謂“全民參戰(zhàn)、焦土作戰(zhàn)”的口號推上戰(zhàn)場。

  然而現(xiàn)實是,臺灣地狹人稠,沒縱深、缺腹地,一炸就是幾十、數(shù)百戶的傷亡。臺退役艦長呂禮詩直言,沒有什么“城鎮(zhèn)戰(zhàn)”,只要戰(zhàn)爭一開始,以臺灣而言,不分東南西北,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進“絞肉機”。

  又要交“保護費”,但臺灣還有兵嗎?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14日召開安全高層會議,宣布將優(yōu)先編列特別預算,讓防務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日前又有外媒披露,臺灣正考慮向美方購買70億至100億美元的武器。這被輿論視為民進黨當局向美國交出的另一“投名狀”。

  外媒披露臺灣或將再次軍購的同時,多名臺灣藝人因涉嫌通過花錢造假病歷等方式逃避兵役被捕。據臺媒報道,臺灣坊間流傳諸多逃避兵役的方式,包括通過減重或增重,讓BMI值不合格,或故意攝取過量咖啡因導致心跳加速、長期熬夜制造健康問題等,更讓協(xié)助逃兵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生意”。

  一面是軍費支出大幅增長,另一面是臺軍基層人手大缺。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指出,臺軍志愿役人數(shù)在去年6月底降到15萬人,是2018年后新低。選擇賠錢退伍的軍士,在過去4年已增加4倍多,臺媒稱“歷年招募成效一夕崩盤”。

圖為臺灣新兵入伍訓練。圖源:中時新聞網

  年輕人想盡辦法逃兵役,多少反映出臺灣社會對“上戰(zhàn)場”的真實態(tài)度。民進黨當局一味拉高對美軍購預算,頻邀島內外專家討論如何提升“防衛(wèi)韌性”,強打“抗中保臺”牌給自己壯膽,卻完全無視“不想戰(zhàn)”“不愿戰(zhàn)”才是主流民意。

  退一步講,就算是武器充裕、兵員充足,若有一天戰(zhàn)爭發(fā)生,“勇武派”綠營政客是否真的如他們所鼓噪的“同島一命”?

  正如臺灣媒體詰問,賴清德在美國的兩個兒子,有沒有扛上火箭筒呢?

  作者:木杉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編輯:史詞】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