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億寒武紀背后的天才兄弟
中新網(wǎng)北京9月1日電(記者 左宇坤)五億年前,黯淡的原始水域中,奇蝦用帶柄復眼洞悉四方刺破混沌,三葉蟲用鈣質(zhì)外殼武裝軀體延續(xù)種群,??隰~奮力一游開啟脊椎動物演化,轟轟烈烈的寒武紀大爆發(fā)讓地球告別沉寂。
五億年后,另一場“寒武紀大爆發(fā)”正在硅基世界中上演。又一片等待被喚醒的智能時代“原始海洋”里,推動變革的不再是自然選擇,而是來自科學家手中的人工智能芯片。
近日,AI芯片公司寒武紀股價一度超越貴州茅臺,二者A股“股王”之爭頗為激烈。截至9月1日收盤,寒武紀股價跌2.95%報1448.39元/股,市值約為6059億元。貴州茅臺以1476.1元/股的價格再度“反超”。
“寒王”背后的創(chuàng)始人陳天石與陳云霽,這對從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兄弟搭檔,正在智能時代的“寒武紀大爆發(fā)”刻下中國創(chuàng)新的年輪。

破曉之光:為人工智能睜開“奇蝦之眼”
體形巨大、造型奇特的奇蝦,是寒武紀的海洋霸主。在那個眼睛還是“高新科技”的時代,奇蝦率先睜開類似于現(xiàn)代昆蟲的復眼“看見”獵物,改寫了生存法則。
“人類社會還未跨過智能時代的‘門檻’,關鍵原因在于核心的智能芯片尚未成熟?!标愒旗V曾在一次演講中如此分享。
如果將人工智能時代類比于寒武紀時代,陳氏兄弟選擇將這個新紀元最基礎的感覺器官,定義為人工智能芯片。
二人的成長之路,被外界以“天才少年”形容:哥哥陳云霽1983年出生,14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弟弟陳天石1985年出生,幾乎復制了哥哥的升學路徑,博士畢業(yè)后也來到了中科院計算所。
不同的是,陳云霽跟隨“龍芯之父”胡偉武,進行芯片方面的研究;陳天石則師從陳國良院士和姚新教授,主攻人工智能算法。專業(yè)背景的巧合,讓兄弟倆萌生了進行交叉研究的想法,自然地想到了做人工智能的芯片。
2010年,二人在中科院提出這一構(gòu)想時,全球尚無成熟案例。陳天石曾說:“我們剛開始做AI芯片這個方向的時候,AI芯片其實一點都不熱——首先,AI不熱;給AI做一個專門的芯片,就更不熱?!?/p>
即使這樣,這支僅有20人的團隊在2015年成功研發(fā)出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標志著中國首次在人工智能芯片架構(gòu)領域?qū)崿F(xiàn)原創(chuàng)性突破。有了原型芯片,他們開始考慮把它變成真正的產(chǎn)品。
2016年3月,寒武紀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同月,還有一件大事發(fā)生,AlphaGo大勝圍棋大師李世石。
陳云霽曾從這個角度解讀這場人機大戰(zhàn):AlphaGo在和李世石下棋的時候,用了1000多個CPU和200個GPU,平均每盤棋的電費就接近3000美元。因此這場比賽是“不公平”的,因為李世石的功耗大概是20或30瓦,AlphaGo卻比他高上百倍。
“要進入智能時代,智能的物質(zhì)載體一定要成熟,也就是能夠以非??斓乃俣?、非常低的能耗去解決問題的新的智能芯片?!比斯ぶ悄苄酒?,成為陳氏兄弟選擇的“奇蝦之眼”。
進化之鑰:為中國創(chuàng)新打造“三葉蟲之甲”
三葉蟲,大約在地球生活了3億年。其主要由碳酸鈣和磷酸鈣組成的甲殼,在弱肉強食的遠古海洋中提供了堅硬的防御,奠定了這一遠古生命奇跡存續(xù)的基石。
陳氏兄弟希望,寒武紀可以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基石。
2017年,華為發(fā)布的全球首款手機AI芯片麒麟970,集成了寒武紀的A1處理器;2018年,華為Mate20和麒麟980也采用了寒武紀升級版的人工智能處理器,復制了此前的成功。
寒武紀一時風頭無兩。2017年估值還不過1億美金,一年后就達到了10億美金。2020年7月登陸科創(chuàng)板時,寒武紀首日市值就突破了1000億元。
美國《科學》雜志曾在2018年,對寒武紀這一“發(fā)生在硅谷之外的顛覆性進展”極盡溢美之詞。陳天石覺得評價太高了:“我們單做芯片的其實比較干巴,芯片就是個硅疙瘩,然后再變成電路板。寒武紀真正想做的是,未來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應用背后的‘墊腳石’?!?/p>

成為“墊腳石”也并不容易。幾年時間里,吞下“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苦果后艱難轉(zhuǎn)型,CTO梁軍“因與公司存在分歧”離職,寒武紀股價一度跌至46.59元的冰點。
2022年12月,寒武紀及其部分子公司被美方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沒有了海外先進制程設備和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寒武紀營收原地踏步了兩年,2022年和2023年共虧損了約21億元。
面對重重困境,陳天石始終堅持“死磕技術”。做難而正確的研發(fā)終于讓寒武紀等到了收獲期,質(zhì)變開始發(fā)生。
2023年底,思元590芯片上市,采用7nm工藝,在推理場景的能效比方面已能比肩國際巨頭,更重要的是幾乎支持國內(nèi)所有主流大模型。在國產(chǎn)適配和國產(chǎn)替代上的布局,讓寒武紀在云端產(chǎn)品線領域迎來爆發(fā)。
以國產(chǎn)芯片守護智慧火種,正是人工智能未來的“三葉蟲之甲”。如同陳天石所言:“希望大家有一天不需要知道我們,只要我們能夠支持好下游的應用,這就是我們的貢獻?!?/p>
新生之躍:為智能時代挺起“??隰~之脊”
游弋在淺海的古老的擬似魚類生物??隰~,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暗厍蛏系牡谝粭l魚”雖只有拇指般的大小,卻以稚嫩的脊索預告著通向智能文明的進化之路。
如同“第一條魚”般,寒武紀代表的意義遠不只是股票市場的漲跌,更是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力量的涌動。
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紀剛剛走出虧損泥潭迎來首次單季盈利,今年上半年營收就同比增長43倍。財報是8月26日晚上發(fā)的,“股王”寶座8月27日中午就坐上了。
今年3月,胡潤研究院發(fā)布《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陳天石以870億元身家位列第195位。而此前的《2024年胡潤百富榜》中,陳天石就以320億元身家成為南昌首富。
但脫離紙面財富看,一家公司能不能走得久,尤其是像芯片這種硬科技公司,還是得看技術夠不夠硬、能不能堅持走技術創(chuàng)新道路。
財報里也隱藏著寒武紀的答案: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fā)投入分別為11.36億元、15.23億元、11.18億元、10.72億元,全年研發(fā)投入常為同期營收的1至2倍。
這樣的投入力度在陳天石2020年的一段采訪中有跡可循:“我只是個普通的科研人員,各種機緣下創(chuàng)辦了一家公司,遠遠沒到大咖檔位。我個人也沒什么遠大目標,沒想過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多么杰出的人,只想做好本職工作?!?/p>
中國資本市場聚光燈的轉(zhuǎn)向,正是投資硬科技同樣能夠獲得豐厚回報的證明。它將照亮曾徘徊在實驗室與產(chǎn)業(yè)化之間的創(chuàng)新火種,激勵更多資本投身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成為支撐中國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不過,寒武紀的熱鬧背后依然不乏挑戰(zhàn)。經(jīng)營現(xiàn)金流中期剛剛轉(zhuǎn)正,存貨水平顯著上升;公司客戶高度集中,前五大客戶貢獻了85.31%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chǎn)。最棘手的還是競爭,和國際領先企業(yè)相比仍存差距,國內(nèi)外后起之秀同樣躍躍欲試。
不過,地質(zhì)史上的寒武紀持續(xù)了五千多萬年。隨著“第一條魚”的騰躍,人工智能時代的第一縷光或許才剛剛穿透海水,照進生命初開的眼睛。(完)

經(jīng)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9日 12:13:16
- 2025年08月27日 06:14:03
- 2025年08月27日 06:00:47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