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館五十載榮光 見證中國體育自強之路
中新網(wǎng)上海8月10日電(繆璐 陳惠晗)五十圈年輪,圈住了幾代人的體育記憶;半世紀時光,點亮了一座城的運動熱情。“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之上海體育館建成50周年宣傳活動10日在上海體育館舉行,上海體育館的變遷史,是一部上海體育的發(fā)展史,更見證著中國體育的自強之路。
當天,上海市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陸檁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體育館總設計師魏敦山頒發(fā)“上海體育館設計功勛獎”。國際乒聯(lián)終身名譽主席徐寅生、乒乓球世界冠軍曹燕華與羽毛球世界冠軍王儀涵、新生代青少年乒乓球愛好者展開了一場跨界、跨時代的乒乓球挑戰(zhàn)。

資深體育攝影師洪南麗、民間收藏家陳鴻康、在上海體育館工作40年的老員工趙春榮捐贈珍貴藏物,并獲頒“歷史記憶守護獎”。
1975年8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設計專家魏敦山設計的上海體育館正式竣工,一座當時中國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體育館屹立在上海西南部。因容納觀眾數(shù)量達到1.8萬人,所以也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萬體館”。
1976年,上海體育館舉辦了建成后的首場賽事——上海國際乒乓球友好邀請賽,掀起了上海體育迷的觀賽熱潮,一場場中外賽事輪番在這里上演。彼時正值中國對外交往步伐加快時期,小球推動大球,上海體育館成了中國與世界加強溝通,增進友誼的重要平臺。
據(jù)統(tǒng)計,僅從1976年初到1977年8月,共有80場體育賽事在萬體館舉辦,這些賽事不僅展現(xiàn)了上海體育館的設施水平,更推動了上海乃至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除了體育賽事舉辦地,上海體育館還是高雅藝術的殿堂、流行文化的聚集地。1998年,萬體館在保留原體育館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了局部改造,并有了一個新別名叫“上海大舞臺”。王菲、李宗盛、周華健、費玉清、林憶蓮等近百名中外著名藝人或演出團隊都曾在這里登臺獻藝。

2004年,為適應賽事需要,上海體育館第一次進行全方位改造,本著保留歷史風貌、整舊出新的原則,歷時109天,煥然一新。當年10月,上海體育館迎來了中國籃球的歷史性時刻。由姚明領銜的休斯敦火箭隊同薩克拉門托國王隊上演了一場NBA季前賽,這是NBA首次登陸中國。除了國際賽事,這里還曾作為上海市第三屆、第九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運動會的開幕式場地。
現(xiàn)在的上海體育館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不僅進行了結構加固,還做了大量專業(yè)服務功能的升級。改建后,上海體育館的建筑面積達40552平方米,設置可移動看臺,容納近1.3萬座位(其中活動坐席2000余座),內部拆除原有大舞臺,形成環(huán)形看臺,滿足一系列國際賽事的辦賽條件。
上海市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陸檁表示,上海體育館是承載過往榮光、開啟未來無限的夢想閘門。從淺藍色隔熱玻璃的首創(chuàng)應用,到整座場館由我國自行施工建造;從舉全國之力實現(xiàn)所有材料和設備均自主設計生產,到圓滿承辦多項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級賽事活動,上海體育館處處彰顯著上海體育乃至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硬核精神。(完)

體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11日 15:25:13
- 2025年08月11日 15:02:54
- 2025年08月11日 13:34:02
- 2025年08月11日 13:28:08
- 2025年08月11日 11:23:04
- 2025年08月11日 10:30:01
- 2025年08月11日 09:51:06
- 2025年08月11日 09:48:56
- 2025年08月11日 09:40:19
- 2025年08月11日 07: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