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眼前這個精美的壽山石上微刻的內(nèi)容是林覺民的《與妻書》,再仔細一看,里面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金片上,也同樣刻著完整的《與妻書》,這樣的絕活就是出自福州一位微刻大師之手,他叫賈亮,四川宜賓人,微刻是他的祖?zhèn)魇炙嚒?2月11日,記者來到了賈亮的家中實地探訪微刻技藝這項博大精深的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在賈亮家的客廳內(nèi),一個展柜中擺放著大大小小他和父親的微刻作品,記者注意到,每件作品上都有1個不足1平方厘米的小金片。賈亮告訴記者,微刻就在這上面。記者認真觀察金片,但只能看得到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刻點,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清晰地看到金片上的字。
【解說】眼前這個精美的壽山石上微刻的內(nèi)容是林覺民的《與妻書》,再仔細一看,里面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金片上,也同樣刻著完整的《與妻書》,這樣的絕活就是出自福州一位微刻大師之手,他叫賈亮,四川宜賓人,微刻是他的祖?zhèn)魇炙嚒?2月11日,記者來到了賈亮的家中實地探訪微刻技藝這項博大精深的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在賈亮家的客廳內(nèi),一個展柜中擺放著大大小小他和父親的微刻作品,記者注意到,每件作品上都有1個不足1平方厘米的小金片。賈亮告訴記者,微刻就在這上面。記者認真觀察金片,但只能看得到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刻點,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清晰地看到金片上的字。
【同期】微刻大師 賈亮
賈氏微刻的最大特點就是微就是小,小到極致而小到什么程度呢?我們用一個數(shù)字來形容來比喻就是一平方厘米我們能刻出七萬個字。一平方厘米如果能刻到一千五百個字,就已經(jīng)可以在頭發(fā)絲上刻字,而我們是一平方里面能刻出七萬個字,也就是平常我們在做的時候大概是一根頭發(fā)上面我們能刻出三行字出來。
【解說】2002年,賈亮的父親賈宗赤在20平方厘米的光碟上刻下了8.9萬字的《莊子?老子》,創(chuàng)造基尼斯世界記錄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2009年,為全力發(fā)展賈氏微刻并將其傳承下去,賈亮辭去工作,開始在微刻這條藝術(shù)大道上全力而行。
工作臺上,賈亮帶著顯微鏡,拿著專用的刻刀,仔細地創(chuàng)作。賈亮告訴記者,微刻需要精神集中,心情平靜,一口氣刻幾個字,換氣再刻。記者注意到,賈亮用于微刻的刻筆,都是他自己打磨出來的,在不同材料上微刻,所需刻筆不同。
【同期】微刻大師 賈亮
我們的刻筆筆尖最細只有頭發(fā)絲的十分之一,那么細的情況下稍微不注意,不管你是刻在黃金上面還是刻在壽山石還是刻在其它任何材質(zhì)上面一不留神整個筆尖斷掉,而筆尖斷掉又得花費很多的時間重新再創(chuàng)作,所以這個是我們在做這個微刻創(chuàng)作當中可能面臨的最大難題。然后我們還有一個訣竅就是手要穩(wěn),呼吸要能夠控制得住,這兩點結(jié)合上我們剛剛說的這個工具的應(yīng)用,所以我們能刻出這么小的字來。
【解說】自清道光至今,賈氏微刻傳承已一百多年。目前賈氏微刻僅有兩位傳承人:賈亮的父親賈宗赤和第五代傳承人賈亮。
這么好的技藝該如何傳承呢,在賈亮看來,學(xué)習(xí)微刻不僅要有美術(shù)書法的功底,還要有很好的身體條件,能靜得下心。目前,他也正在積極地尋找著接班人。然而,擺在賈亮面前的還有另一項工作,就是如何將賈氏微刻發(fā)揚光大,為此,他和父親正在努力地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并尋找更多地的機會,讓微刻技藝走出國門,讓更多地人認識到微刻這項技藝的魅力所在。
記者 吳晟煒 福建福州報道

關(guān)鍵詞:
分類名稱:
文娛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