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喬與曹操(張豐毅飾)周旋
這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模式。一個性格幾近完美的英雄———注意,只能有一個———為了正義而戰(zhàn),他付出了慘重代價,但同時也得到了可貴的成長。而他對于“和平”的最終認識,無疑是最受好萊塢青睞的永恒主題。
取舍,娛樂比歷史“重要”
還記得《功夫之王》么?這部中外合拍大片上映后遭到了中國觀眾的一致抨擊,因為其簡單到近乎弱智的情節(jié)設置。當時片方的解釋正是:它必須顧及到西方觀眾的口味。同樣的原則也在吳宇森的《赤壁(下)》中得到體現。比如諸葛亮“借東風”,這顯然超出西方觀眾的理解。《赤壁(下)》中,這個情節(jié)變成了諸葛亮憑借“多年的種田經驗”預測風向終會改變,這種科學化的解釋無疑更受西方觀眾認可。此外,“曹操敗走華容道”和“周瑜打黃蓋”的三國經典情節(jié)都在《赤壁(下)》中消失無蹤,原因是這些過于復雜的情節(jié)只會讓西方觀眾感到“頭大”。相反,孫尚香“女扮男裝”到曹營當奸細這個虛構情節(jié),卻是西方觀眾樂于見到的,因為這符合他們對“中國古代女英雄”的想象。
大量拋棄歷史,卻對虛構情節(jié)濃墨重彩,大書特書。如果說,在《赤壁(上)》的制作過程中吳宇森還受到三國歷史的“限制”,那么在《赤壁(下)》中他已經游戲在歷史之外,毫不受限。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