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太原師范學院近日迎來了三位特殊的老師,他們是來自山西翼城的地道農(nóng)民,也是當?shù)氐幕ü膫魅。雖然他們連普通話都說不太好,但他們正在將自己的祖?zhèn)鹘^技傾情教授給師范大學舞蹈系的學生們。
【解說】翼城花鼓源遠流長,據(jù)歷史記載唐朝貞觀年間就已經(jīng)存在,明朝時甚為流行。2005年12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名錄。楊作梁被命名為翼城花鼓的代表性傳承人。而楊作梁老人去世以后,現(xiàn)傳的翼城花鼓傳承人就只有四個人了。此次,因為老傳承人的女兒生病在家,學校請來了其他三位藝人。
【同期】翼城花鼓傳承人呂春譜:當時我們老師傅在世的時候,好像我們那塊就是傳男不傳女,像我們女生就不讓學,我們都是在自己村里偷偷學,跟著師傅,人家在前頭敲,我們在后頭學,我們都是自己學會的,然后到我們這代人,再往后,人家小孩基本上是上學,補文化課,學音樂學舞蹈什么的,好像對這個也不感興趣,咱們縣里就成立舞蹈花鼓,可是我們真正的比較傳統(tǒng)的花鼓還是沒有傳出來。
【解說】山西是民間歌舞的海洋,現(xiàn)在有237種民間舞蹈遺傳下來。但有一些類似翼城花鼓的民間藝術(shù)已經(jīng)基本見不到了。面對這些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shù),太原師范學院正在采取一系列舉措:籌辦山西民間舞蹈文物研究所、展出民間舞蹈圖片和資料。這個學期開設(shè)了一系列的民間舞蹈課,例如這個星期的課程是翼城花鼓,以后幾個星期還會有萬榮花鼓、左權(quán)小花戲、朔州踢鼓子、背冰插花鑼鼓等等,校方?jīng)Q心把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shù)通過教學的方式傳承下來。
【同期】太原師范學院舞蹈系主任紀廣:這些東西其實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產(chǎn)物,它已經(jīng)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土壤,其實它在慢慢地消失。那么如果不去趕緊地搶救,這些珍貴的歷史,從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珍貴的東西就會慢慢地消亡。
【解說】翼城花鼓傳承人表示:時代的進步,讓這種民間藝術(shù)有機會走入高校課堂,他們理所應當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更多的人。
【同期】翼城花鼓傳承人呂春譜:我們師傅去世的時候就讓我們把這個花鼓,不管怎么樣也要把我們這個花鼓發(fā)揚出去,繼承下來。
【解說】而對這些有著專業(yè)舞蹈功底的學生們來說,學習民間原生態(tài)舞蹈,更是一種特殊的體驗。
【同期】太原師范學院舞蹈系學生薛小豆:它和現(xiàn)代的比起來是另一種風格,現(xiàn)在人們可能喜歡流行的勁爆的舞蹈,翼城花鼓是那種比較原生態(tài),是那種每個人都能跳的,不一定需要什么舞蹈的功底,就是自己喜歡就行,F(xiàn)在如果把老人們傳下來的東西和現(xiàn)在的東西結(jié)合起來應該會更好的。
學習花鼓、花鼓表演
記者 屈麗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