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東莞12月10日電(記者李映民)前段時間,受多寶魚、桂花魚“染毒”事件影響,東莞市各肉菜市場的淡水魚類銷售受到一定的影響,隨著有關部門的檢測結果公布,市民對購買淡水魚等水產逐漸恢復信心。
據了解,受“孔雀石綠”事件影響,市民對購買淡水魚等水產缺乏信心,水產的銷售受到一定的影響。近日,東莞市有關部門陸續(xù)公布了最新的淡水魚樣本檢測結果,稱檢測樣本均未發(fā)現含有孔雀石綠。在這“利好”消息刺激下,市民逐漸對淡水魚恢復信心,魚類銷售有所回升。
淡水魚是廣東人的家常菜,市場上賣的淡水魚多數是人工養(yǎng)殖的,投放催長催肥的飼料是業(yè)界常見的做法。有營養(yǎng)專家就指出,如果是在國家管理規(guī)定范圍內的飼料投放,魚類在代謝的過程中就能夠將催長催肥藥物排出體外,市民無需擔心食用安全。
在東莞各肉菜市場記者發(fā)現,前段時間銷量下降的淡水魚逐漸上漲,恢復原來的水平。同時,眾多市民都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食品安全檢查力度,加快食品準入制度建設,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