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国产一极毛片,日韩黄色片在线观看,激情五月黄色,国产福利免费视频,精品在线看片,天天艹无码天天射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記者觀察基層干部改進文風:從會講話、講真話開始
2010年05月18日 07:04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讀者熱議】

  文風,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與感情。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寫文章、講話就會帶著真情實感,就能夠或力求切中要害與實質。

  禹振華

  有些官員說出了老百姓愛聽的話,因為他們“以人為本”,站在了群眾的立場上。

  王子明

  改進文風,要從告別“秘書代筆”開始。領導干部寫文章,寫下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是主意、是點子。改進文風,膚淺還是深刻,刻板還是灑脫,讓領導干部自己的筆頭“說了算”。

  何解

  當記者多年,參加大大小小會議無數,聽過很多領導講話。有的枯燥乏味讓人昏昏欲睡,有的拿著秘書準備好的稿子一念到底,有的空話套話連篇,聽眾轉身就忘,有的盛氣凌人讓人反感。

  也有一些領導的講話讓人印象深刻、聽之難忘。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就是其中一位。他講話,干部愛聽,有真知灼見,不時引來掌聲陣陣;群眾愛聽,沒有空話套話,句句說到心里去;記者愛聽,妙語連珠,可圈可點可用,令文字生輝,報道生色。他有些話,口口相傳,個別竟成了順口溜和“名言”,經常被濟南的干部群眾轉述和引用。

  我發(fā)現,領導干部講話想要受歡迎,一是會講話,二是講真話。

  會講話,不一定要講漂亮話。記者認識一位曾當過共青團干部的區(qū)長,自夸說他早已練就講話的硬功夫,大會小會,從來不怵;講一上午,意猶難盡。他以為會講話就是能說會道,說漂亮話。我卻擔憂,不知他占用大家那么多時間,有多少話真正講到了點子上。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寫過一篇短文,批評一些干部不會說話,具體表現為“離了稿子不會說,交流性的話不會說,舉例說明不會說”。這位區(qū)長,就是文中所批評的一類,“就像一個人去澆花,卻嘩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面,還自鳴得意”。

  對一些謹小慎微、總怕說錯的干部來說,會講話是基本要求,講真話則是高要求。會講話需要能力,見出智慧;講真話則需要勇氣,見出境界。講真話,是求真務實、追求真理的體現。一個不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干部,講不出真話;一個沒有高遠境界、寬闊胸懷的人,不敢講真話。記者曾接到某地群眾反映政府強制拆遷的事,打電話詢問該縣一位領導,他打著官腔說:“我們這里拆遷非常順利,沒有發(fā)生一起群眾上訪。”這樣睜著眼說假話、說瞎話的干部多了,我們的事業(yè)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設想,以此次改進文風為契機,領導干部都會講話了,接下來該怎么辦?記者不禁想起焉榮竹一年前的談話,他說:“對個別干部來說,不是不善于講,而是不善于聽;講起來不困難,聽起來困難!奔葧v,又會聽;既改文風,又改作風,這不是每個干部都應該具備的素質嗎?

  “能說不能做”與“能做不能說”

  本報記者 彭波

  在形形色色的采訪對象中,最難采訪的便是領導干部。不是因為他們說不出什么,而是他們能洋洋灑灑說上半天,最后卻發(fā)現,其實什么都沒說。

  這樣的經歷,在采訪中曾多次遇到。

  有一次,我去某市發(fā)改委采訪該市的交通建設,一位正處級領導接待了我。對方對這次采訪很重視,準備了厚厚的發(fā)言提綱,并找了一間會議室,要專門“匯報工作”。

  我至今記得他發(fā)言的第一句話:“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經濟發(fā)展的血脈,是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支撐!苯酉聛硪粋多小時里,他不斷介紹交通對于城市的重要性,該市交通建設取得的成就,以及各級領導是如何重視,省里領導對此有什么評價等等。我數次很不禮貌地打斷他的講話,請他談一談該市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典型做法以及還存在的問題。但他聽而不聞,堅定地按照他的思路繼續(xù)“匯報”。最后,我無奈地合上了筆記本。因為我發(fā)現,他的講話,只要換幾個名詞,幾乎能用在所有行業(yè)上。

  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我所接觸的領導干部中,幾乎人人都有一手做“官樣文章”的能力。有些干部私底下跟我交流,他們也很反感官話、套話,但是身不由己,“最重要的是讓領導知道,你對這件事情很重視,首先就要在思想覺悟上體現出來。至于這件事情怎么解決,采取什么措施解決,那倒是其次了。”正是這種思想下,官話、套話、空話逐漸成為官場文風的典型代表。

  其實,講官話的干部并非真的少才干、沒水平。我認識一位主抓環(huán)保的副市長,他不僅對全市污染排放企業(yè)的情況了然于胸,而且對污染減排、產業(yè)結構升級調整等見解獨到。每次和他聊天,我都能聽到全新的、讓人振奮的觀點。但是我也參加過由他發(fā)表主旨講話的會議,在會上,他一反常態(tài),大談“各級領導干部、各單位各部門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要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而那些閃光的、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卻一點也聽不到了。

  我曾經問過他,為什么不把他的好想法在會上講出來?他想了一下說:“有些話能說卻不能做,同樣,有些事情能做卻不能說。”這句話,一下子讓我陷入深思。

  什么樣的“嗑兒”最撩人

  本報記者 何勇

  東北地區(qū),管談話、聊天叫“嗑兒”。

  因為職業(yè)原因,經常聽領導講話,看各種材料;也經常聽基層干部介紹情況。有的“嗑兒”聽著,是如癡如醉,生怕漏掉一句,超過時間也愛聽;有的“嗑兒”聽著是如坐針氈,惟恐多聽一句,甚至忍不住去打斷;鶎痈刹咳罕,最歡迎簡短、實際、新穎的講話,這種“嗑兒”極富創(chuàng)造性感染力。

  撩人的“嗑兒”,有這么幾個特點。

  語言生動樸實,有泥土氣息,能打動人,沒有一句陳詞濫調,這就做到了“實”。能嘮這樣“嗑兒”的干部肯定經常接地氣。有一次到遼寧法庫縣采訪新農村變化。一位縣領導隨口引用了新民謠:“千年等一回,種田不納稅。走進新農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再愁,網絡處處有,蓋起安居樓,騎著摩托到田頭,帶著手機去放牛,家和人富樂悠悠。”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變化,描摹得讓人身臨其境。后來一了解,這位領導每周至少下鄉(xiāng)一次,對農村情況滾瓜爛熟,農民想啥盼啥,了然于胸。

  帶有真情實感,有感而發(fā),這樣的“嗑兒”才能閃現真知灼見——真思考,真調研,真情感,當然也是真內行。聽過遼寧盤錦市教育局部署2009年工作的講話,精彩處一字不落,全部記下。講到“加強德育教育”,提出:“愛祖國要從愛家鄉(xiāng)愛班級做起,愛人民要從愛父母做起。中小學生要做適量家務。父母過生日時為父母繪制生日賀卡!敝v話結尾要求:“全市教育系統干部、教師,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jié)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學會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如詩如畫,如舞如歌!睕]有一句套話,卻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講話者是盤錦市教育局長魏書生。

  角度新、思想新帶出內容新;新思路、新經驗形成新措施。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干部,多半勇于探索,敢于擔當,是天生的改革家。面對同樣的工作、形勢,有的思路、做法,經他們一講,既能推動工作,又讓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只要有真思考、真行動、真落實、真創(chuàng)新,講話、總結體現出來的文風,多半是吸引人的。在基層,這樣“嘮嗑兒”的干部不在少數。(記者 劉成友)

參與互動(0)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