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国产一极毛片,日韩黄色片在线观看,激情五月黄色,国产福利免费视频,精品在线看片,天天艹无码天天射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專家稱全球強震活躍態(tài)勢可能延續(xù)數十年

2013年05月13日 02:59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0)

  昨日,在北京市昌平地震臺,臺長張中五介紹用于檢測地殼形變的GPS監(jiān)測設備,其可以精確到毫米量級。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回望五年前,位于龍門山斷裂帶上的汶川地區(qū)發(fā)生了8級強震,當時,地震突然發(fā)生令地震學界意外。此后,全球地震和地質學者對汶川地震進行了密集、詳細的“解剖”,研究帶來的是認識上的轉變:即使地塊平靜區(qū)域依然可能發(fā)生地震;而大震后,也不代表這一區(qū)域在一段時間內對地震“免疫”。不過,地震專家坦言,與其爭議地震能不能預報,不如把房子蓋結實些。

  Q1地塊“平靜”地區(qū)還會發(fā)生地震嗎?

  汶川地震 來得意外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陣突然而來的震動讓退休的成都防震減災局研究員洪時中一陣搖晃,回到辦公室,天花板的墻皮都掉了下來。

  四川屬多震省份,但這卻是洪時中一生中經歷的最強和最長的搖晃,而且,“這次地震發(fā)生前,沒有什么預兆”。

  五年后回首汶川地震,有關專家在權威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稱,汶川地震突然出現,在當時是出乎意外的。

  專家認為,龍門山位處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界,監(jiān)測發(fā)現,青藏板塊的變形速率較快,每年擴張可達10毫米,但相鄰的龍門山斷裂帶則只有1-2毫米,因此,當時認為大地震更應該發(fā)生在變形更快的青藏高原,而不是在幾乎不發(fā)生變形的龍門山斷裂帶。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副主任蔣海昆說,汶川地震后,科學界普遍認識到,巴顏喀拉地塊在往東南運動時,被四川盆地所阻擋,龍門山地區(qū)雖然看起來很平靜,但事實上,應力被“憋在那兒不能動了”。

  這種看起來很平靜,地下的能量卻暗流涌動的狀態(tài),被地震科學家形象地稱之為“閉鎖”狀態(tài)。

  但因常見的GPS監(jiān)測對地塊垂直變形并不敏感。所以數據收集有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活動構造研究室主任冉勇康說:“(地塊)有沒有往高處走,有沒有抬升,發(fā)生褶皺、彎曲、變形,沒有很好的數據!

  過去的幾年中,四川西部部署了近300個寬頻帶地震儀,平均間隔5-30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密集的地震監(jiān)測網絡,在汶川地震發(fā)生僅178天,我國科學家和工程師便沿著斷層打了四個鉆孔,以期對斷層的地質歷史進行長期的研究,龍門山重新成為地震部門關注的重點,也在過去五年涌現出了海量的數據。

  Q2發(fā)生強震后一段時間是否無大震?

  汶川地震觸發(fā)“蘆山”

  五年后發(fā)生地震的蘆山,也同樣屬于閉鎖區(qū)?蓪τ诤闀r中和其他地震學家來說,此次地震沒有那么驚訝。

  汶川地震五年來,中外科學家先后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研究結果,認為汶川地震的發(fā)生,使得龍門山斷裂帶南段的地殼應力在增加,導致地震風險增加。四川地震局等單位同樣認為,天全-蘆山、瀘定和寶興北部等區(qū)域的應力增強,具有發(fā)生中-強地震的條件。

  這些認識,一方面基于監(jiān)測數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震學界的觀念轉變。

  傳統(tǒng)觀念是,一個地方發(fā)生大地震后,能量得到釋放,震中和周邊地區(qū)在一段時間內相對比較安全,這被地震學家稱為“免疫區(qū)”。

  但這次,對“汶川地震對蘆山地震有觸發(fā)作用”,學界幾乎沒有爭議。

  蔣海昆說,汶川地震后,龍門山斷裂帶不同段落之間的應力發(fā)生了轉移。龍門山斷裂帶分成中段、北段和南段三個段落,汶川位處中段,汶川以北為北段,蘆山地區(qū)則在南段。

  汶川地震中,中段和北段的應力得到釋放,但此后的監(jiān)測發(fā)現,未怎么受影響的南段即雅安蘆山地區(qū)的地殼應力增加了,這意味著龍門山南段的地震風險增加了。

  不過,這并不代表可以預測出這一區(qū)域什么時候會發(fā)生地震?茖W界知道應力在南段增加,但不知道積累到什么時候會爆發(fā)。現在,學界很明確的知道,同樣閉鎖的蘆山地區(qū)并沒有在汶川地震時發(fā)生破裂,加上汶川地震后,地殼應力往西南方向聚集,其最終再次以地震的形式爆發(fā)。

  雖無法預測地震何時發(fā)生,但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冉勇康說,汶川地震后,蘆山地區(qū)的房屋抗震設防標準從抗7度烈度設防提高到7.5度,蘆山地震中可以看到,很多汶川災后重建的房屋受到的破壞較少。

  他舉例,蘆山縣醫(yī)院做了隔震措施,可以把地晃動造成的力減少一半以上,此次蘆山地震中,幾乎都沒有出現裂縫。

  Q3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

  全球“震動”影響中國

  “地震是可以傳染的。”冉勇康說。

  上一次中國大陸頻發(fā)地震,是在西南及華北地區(qū)。

  有專家認為,目前在龍門山斷裂帶一帶,依然還存在空白區(qū),一些相鄰的段落和斷裂帶,地震危險性可能增加了。

  此前,美國地震學家表示,蘆山地震后,四川康定和云南斷裂帶未來也要留意可能發(fā)生的強震,冉勇康說,對地震風險,國內也有同樣的判斷,每年重點監(jiān)測地區(qū)的會商中,對龍門山斷裂帶及其周邊斷裂帶也都被重視,對政府部門來說,這些對地震風險的新認識會轉變成國家地震烈度區(qū)劃圖的更新,目前即將發(fā)布第五代區(qū)劃圖,成為震災防御的重要基礎。

  冉勇康說,1996年以來,我國的主要地震都發(fā)生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地塊周邊,最近16年來發(fā)生的大地震都圍繞這個板塊的邊緣地區(qū)。

  這一板塊的活躍程度,發(fā)生在全球地震活躍期的大背景下。蔣海昆說,全球地震活躍期間隔時間在50年左右,在上世紀60年代前后,全球8.5級的大地震比較活躍,對我國主要影響西南及華北一帶。

  此后全球8.5級以上巨大地震活動相對減弱,自本世紀以來,全球8.5級以上巨大地震開始活躍。本世紀以來,全球發(fā)生8級以上地震16次,其中只有兩次是內陸地震,都發(fā)生在中國,即昆侖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從全球角度講,未來一段時間全球強震活躍態(tài)勢還可能在數十年時間尺度上繼續(xù)延續(xù)。

  “政府對地震風險高的地區(qū)是十分重視的,接下來,我們要更加關注巴顏喀拉地塊北邊界的地區(qū),”蔣海昆說,我國有南北兩個地震帶,南邊從云南往北走,到四川盆地,其中包括龍門山斷裂帶,北邊則從甘肅、青海、陜西交界,順著鄂爾多斯地塊西側,往蒙古方向走,這些地方,都是我國強震的活躍帶。

  “地震學家對地震研究是瞎子摸象,”冉勇康說,與其爭議地震能不能預報,不如把“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結實”,把房子蓋結實些。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金煜 鄧琦

【編輯:程濤】

>國內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