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丁棟)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用來指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個新興市場國家。傳統(tǒng)“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單詞將變?yōu)椤癇RICS”,并改稱為“金磚國家”。
“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正式會晤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這成為“金磚四國”的首次峰會。四國領導人在會后發(fā)表聯合聲明,呼吁建立一個更加多元化的貨幣體系,提高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發(fā)言權和代表性,并承諾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使其體現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
“金磚四國”第二次峰會于2010年04月1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會后發(fā)表《聯合聲明》,商定推動“金磚四國”合作與協調的具體措施,“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初步形成。
第三屆金磚國家峰會2011年4月14日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金磚四國”擴容為金磚五國。會議通過《三亞宣言》,對金磚國家的未來合作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劃,決定深化在金融、智庫、工商界、科技、能源等領域的交流合作,重申國際經濟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應該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言權和代表性。
第四屆金磚國家峰會2012年3月28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會后發(fā)表《新德里宣言》和行動計劃。會議探討了成立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的可能性,希望該銀行能與世界銀行并駕齊驅。金磚國家明確提出全球治理改革的訴求,呼吁建立更具代表性的國際金融架構,提高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言權和代表性,提出在201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前如期落實2010年治理和份額改革方案的要求。會議簽署了兩項旨在擴大金磚國家本幣結算和貸款業(yè)務規(guī)模的協議,使得金磚國家間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財經專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