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圣節(jié)來臨,“南瓜燈”、“骷髏水杯”等搞怪商品開始熱銷。新華社發(fā)
有識之士認為過度搞怪影響身心健康
本報訊(記者/謝苗楓)閃爍的“南瓜燈”、搞怪的面具、逼真的骷髏衣服……萬圣節(jié)將要殺到,各種以萬圣節(jié)為題材的用品、玩具在廣州各大商場紛紛登場。而大中學校甚至小學校園里也漸漸刮起“搞怪風”,不少學生把南瓜燈、鬼怪面具都帶回學校,辦起了“整蠱文化周”。有老師表示,不反對學生通過參與了解西方有特色的文化,但如果發(fā)現有學生把這樣的文化演變成“惡作劇”,將會加以勸導,希望學生能過一個健康的萬圣節(jié)。
“恐怖分子”帶旺生意
萬圣節(jié)是西方的“鬼節(jié)”,也是西方文化中繼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后的第三大節(jié)日,各種具有鮮明“鬼文化”特色的骷髏模型、鬼怪面具,以及傳統(tǒng)上用來招攬生意的“南瓜燈”就成為這一節(jié)日的必備玩具。
昨天記者走訪了廣州一些商場發(fā)現,除了可愛的“南瓜燈”、糖果以外,“吸血鬼”、“僵尸”等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萬圣節(jié)商品隨處可見,售價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同時,這類玩具不僅品種繁多,還多為智能化產品。如“黑蜘蛛”的活動可以用聲音控制;“吊死鬼”能發(fā)出毛骨悚然的“嗚嗚”聲;“白色獠牙”的骷髏一邊笑一邊轉動紅色眼珠。
“今年以來精品、禮品生意不太好做,但萬圣節(jié)的用品卻十分熱銷。”廣州市寺貝通津一個士多店的老板告訴記者。
大學生帶南瓜燈自習
盡管部分玩具的恐怖造型讓市民扭頭就走,但這些古靈精怪的小玩意卻成為學生們的“最愛”。
記者在廣州大學城里的一些高校發(fā)現,各種以萬圣節(jié)為主題的學生活動已經如火如荼。像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好幾個社團活動都以這一節(jié)日為主題來加深對萬圣節(jié)的理解。特別是周末的英語角,很多學生都興奮地戴上面具,一邊以英語來學習萬圣節(jié)的由來,一邊玩著各種有助渲染氣氛的游戲。
“戴著面具不僅可以更好地融入這個節(jié)日,也能無拘無束地宣泄一下真實的感情!睖蕚鋮⒓尤f圣歡樂嘉年華的廣州大學大一新生小王說,到時候很多人都會帶著南瓜燈到公共教室去晚自習,會很有氣氛。
小學生鐘情“整蠱道具”
相對大學生的“正經”,中小學生們就顯得有點“搞怪”了。記者看到,在一些中小學校門前的精品店、小士多店,形形色色的“魔鬼頭套”、“骷髏水杯”占據著重要位置。而一些“整蠱”道具則特別有學生市場,如有一種造型酷似綠箭口香糖的塑料玩具,人一抽出其中的一部分就會有一種像被電擊的感覺;有個小擺設造型酷似牛屎;“音樂盒”打開盒子就會發(fā)出巨響、放出惡臭味道等等。
“嚇一下,大家笑一下就過去了,就圖個刺激和好玩!辈簧僦袑W生及高年級的小學生對萬圣節(jié)的認識很簡單,印象中就是認為搞些“整蠱游戲”娛樂大眾。
□小知識
萬圣節(jié)
每年11月1日是西方傳統(tǒng)的“鬼節(jié)”———萬圣節(jié)。每當萬圣節(jié)到來,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一盞“杰克燈”走家串戶,向大人們索要節(jié)日禮物。萬圣節(jié)最廣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這兩樣———奇異的“杰克燈”和“表演魔術或者給糖果”的惡作劇。
-聲音
“恐怖文化”不能太搞怪
●廣州市民羅女士:絕對不會給孩子買搞怪、恐怖的萬圣節(jié)玩具,一來比較惡心,二來怕對其他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廣東實驗中學教導處有關老師:學校不會干涉學生課后開展萬圣節(jié)活動,甚至在英語課堂內可能也會“應節(jié)”地引入相關內容,但希望學生有所節(jié)制,不要把過度恐怖或搞怪的玩具帶進校園。
●華南理工大學傳播學院黃桂萍老師:廣東文化呈現多元可以理解,而年輕人對新生事物比較好奇,參與意識強也是正常和值得鼓勵的。孩子們多是圖個熱鬧,所以不必把這樣的節(jié)日視為“洪水猛獸”,但學校和家庭要把握好分寸,不宜讓孩子過度沉迷于鬼怪的幻想或捉弄,從而影響到他人的身心健康。謝苗楓
![]() |
![]() |
![]() |
![]() |
![]() 少女交友不慎 色誘敲詐10萬元 |
![]() 因家人反對男子街頭劫持女友 |
![]() 學生軍訓猝死 學校判賠9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