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伯承舊居一側成了光架架 首席記者 史宗偉 攝
高新區(qū)六店子,有幾段斷壁殘垣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特別荒涼。如果不是別人提醒,來訪者絕對想不到這里竟是劉伯承同志的舊居!就是在這里,他發(fā)動了瀘順起義;1924年至1927年,他還在這里居住和開展革命工作。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劉伯承舊居掩映在一片雜草中,一樓一底,面積約100平方米。屋頂是瓦片,已有一半被揭掉了,只剩下幾根碗口粗的圓木棒裸露在天空下。房間為穿斗木結構建筑,二樓的木質(zhì)窗戶雖已殘缺不全,但剩下部分仍顯出具有巴渝民間建筑特色的雕花窗格。
正在附近散步的雷兆衡老人告訴記者,這里很快將建成高檔小區(qū),前段時間有關方面在拆遷時,才發(fā)現(xiàn)這里是劉伯承舊居。后經(jīng)市文物局勘查,確認劉伯承同志曾在此居住和開展革命工作,將此地確立為劉伯承同志的居住地和重大歷史時間發(fā)生地,并予以保護。原本在這個舊居里保存的劉伯承同志使用過的部分桌子、凳子、柜子等家具,也于日前被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保存。
一位自稱與劉伯承是老鄉(xiāng)的老人鄧緒統(tǒng)傷感地說,他與劉伯承是老鄉(xiāng),目睹劉伯承舊居的破敗,心里很難過。“高檔樓盤再值錢,也沒有我們的文物值錢。這樣的文物是我們子孫后代的精神寶庫!”他圍著舊居轉了一圈又一圈,邊看邊搖頭嘆息,“搞開發(fā)和文物保護并行不悖,如果這里能保護起來,成為一個革命教育基地就好了。”
記者 易守華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