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后奧運經濟”何去何從 中新社發(fā) 呂建設 攝
|
漫畫:“后奧運經濟”何去何從 中新社發(fā) 呂建設 攝
|
中新網9月10日電 鑒于內地股市在奧運前未見起色,在奧運后依然低迷,消費物價指數卻持續(xù)攀升,香港和世界媒體有后奧運時期中國經濟走向何方的擔憂。香港《文匯報》9月10日就此發(fā)表宋小莊撰寫的文章說,中國是經濟大國,統(tǒng)籌有方,民力堅韌。既然能承受汶川大地震高達八千億人民幣的損失,沒有理由不能順應京奧前后場館建設等的變化。單就一個北京市就有足夠的調節(jié)能力,更不用說整個中國了。
文章摘錄如下:
在后奧運時期,內地可以做什么呢?能做的涉及國計民生的事實在很多,例如:
一、產業(yè)轉移。內地東、中、西部地區(qū)存在明顯的土地和勞務等成本差距,比較三大商品價格的差距反倒不顯著,有沿江、沿路朝內陸轉移的可能性。一國之內如此,一省之內也如此,這樣可以在國際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保持中國制造產品的競爭力。的確無法作轉移的,或作產業(yè)升級,或者逐漸消亡。只要有適當政策的引導,有可能保持內地經濟的平穩(wěn)增長,珠三角、長三角正在逐步實施有關的轉移政策。
二、服務業(yè)的移入。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CEPA的實施,內地服務業(yè)在GDP的比重有所增加。如較發(fā)達地區(qū)正實現產業(yè)轉移,則非常需要服務業(yè)的補充,才能保持原較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增長。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qū)也必然率先提高服務業(yè)的比重。
三、持續(xù)減貧。世界公認中國的減貧成績最好。根據上月底世行發(fā)布的貧窮人口測算報告,因美元貶值世行已將貧困線從日均一美元調升至1.25美元,2005年世界發(fā)展中國家貧窮人口由10億上升到14億,但亞洲貧窮人口的比重卻減少了。其中南亞有6億(印度占4.55億),東亞有3.5億(中國占2.07億)。而在1981年,亞洲貧窮人口卻高達19億,其中中國占8.35億,這說明中國在不到25年時間內減貧6億多人,基本消減跨代貧窮,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國要在世界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繼續(xù)保持經濟增長,就要擴大內需。把減貧和擴大內需相結合,就有可能間接推動經濟的發(fā)展。
四、美國次貸危機使西方失去昔日的光芒,東方不亮西方亮,相對于美歐經濟放緩苦況,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情況較好。全球經濟力量正從以前的七國集團(G7)向金磚四國(BRICs)轉移。有些市場衰落了,有些市場興起了。日本財務省上月底公布的數字顯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中日經濟具有互補性。日本積極尋求替代市場的做法值得中國學習。在美國市場萎縮情況下,中國應當開拓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在開發(fā)亞、非、拉美、阿拉伯市場方面,中國應不會比美、歐、日本遜色。
五、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將不可避免帶動工資、地價等上漲,只要升幅溫和,沒有什么可怕。近期消費物價指數上揚過快,主要是糧食、石油、礦產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中國糧食基本自足,糧價穩(wěn)步上揚,對解決“三農”問題反倒有好處。石油、礦產雖有增長需要,但隨著美歐經濟放緩,美元回升,價格可能回順。為了保證未來的能源、礦產等供應,中國應當等待時機進行海外并購。
六、中國應當善用其金融資產,調整投資方略。上月底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發(fā)表年度報告,截止三月底,其投資組合凈值增加了百分之十三(按美元計算百分之二十四),回報率百分之七。其成績顯然優(yōu)于內地外儲和香港外匯基金。“淡馬錫”的成功主要是仿效巴菲特的投資之道:在經濟低迷時深入分析研究有潛質的上市公司,經集體決策入股,作長線投資。日本當前已掀起第二次海外并購潮,據彭博報道,日本今年海外并購比去年高出百分之九十一。新加坡、日本的做法值得中國借鑒。
此外,中國還應當發(fā)展金融產業(yè)、開發(fā)金融市場。深港邊界共管的落馬洲小河套區(qū)應當可以開發(fā)成為中國的“華爾街”,形成內地和香港共享的金融中心。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