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融資融券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的消息公布,并迅即成為各大證券網站和媒體的頭條新聞,很多網站甚至即時推出如何參與股指期貨的教育文章。而上周五的股市尾盤亦異常上漲,伴隨著業(yè)內對于股指期貨和“兩融”(融資融券)的熱情迅速高漲,評論四起,毫無疑問股指期貨和“兩融”正在成為目前市場的最大熱點。
那么兩大創(chuàng)新究竟能為市場帶來什么?市場機構的期待又是什么?本期周刊予以關注。
業(yè)內期望甚高
盡管該消息在去年年底以來已在業(yè)內流傳,但關于股指期貨和“兩融”正式獲批的消息,還是激起了業(yè)內的比較強烈的反響。各大賣方券商機構是率先反應的,一些反應速度快的基金公司也陸續(xù)發(fā)布了一些觀點。
從總體上看,賣方機構對于該事物的反映是非常樂觀和熱情的。國泰君安的觀點是,兩項創(chuàng)新短期利好券商期貨與大盤藍籌。利好券商期貨股的理由不必說了。而認為利好股市的邏輯則源自,滬深300指數(shù)期貨前期籌備過程中曾幾次釋放的股指期貨推出信號,都曾帶動滬深300成份股(尤其權重股)出現(xiàn)階段性顯著上漲,且目前銀行等大盤股板塊估值合理,券商期貨等板塊受益直接,在期貨推出刺激下可能階段性走強并帶動指數(shù)上漲,可能促發(fā)風格轉換。而興業(yè)證券更樂觀判斷“金融創(chuàng)新主題投資行情進入第二階段,權重藍籌王者歸來”。
而部分基金經理也對之予以相當期望,相對主流的觀點認為,在目前市場風格(由小盤股向大盤股)屢次轉換不成的情況下,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可能成為改變這個狀況的契機。
不改變市場趨勢
但同時另一派觀點則認為,A股市場的中期走勢無法被改變。上投摩根基金即認為,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對A股市場中期無明顯影響,而前期已經早有預期,所以只預料將產生短期波動。
事實上,這一派的最強烈例證就是,在此前關于股指期貨和“兩融”推出紛紛啟動的傳聞沒有在市場激起很強烈的反應,而上周末類似的新消息宣布后,只不過把類似傳聞從業(yè)內人士的口中變成了確實的白紙黑字而已,詳細條款仍未公布。再考慮到有關方面對于相關信息的措辭嚴謹,預案多多,因此,對股市轉勢比較謹慎。
還有投資經理認為,即便從資金博弈角度,股票指數(shù)期貨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是雙重的,一方面,由于衍生市場的打開,股指期貨的參與方會成為A股市場的新需求者,有關的股票品種可望打開新的“下游市場”。但另一方面,股指期貨作為更高杠桿的投資品種可能因此分流原來股市內的一批高風險資金,其實際對A股市場的資金循環(huán)可謂“喜憂參半”。
機制建立最關鍵
而如果更深層次看,股票市場的中長期趨勢,并不會因此而改變太多,即便短期內有很大的波動(又有什么能夠影響這個趨勢呢)。
而從短期看,股指期貨的平穩(wěn)啟動(這吸引了非常多的注意力)可能更關鍵在于股指期貨背后應有的價格平抑機制能否順利建立。從根本上說,股指期貨的定價平穩(wěn)與投資者自身對后市的看多看空偏好并無太多關聯(lián),而在于當時市場的融資成本。
因此,相關部門能否有魄力頂住短期壓力而建立一個順暢的圍繞股票指數(shù)期貨的套利機制最為關鍵,而若是相關機制運轉不是很有效,那么僅僅通過監(jiān)管部門的嚴密監(jiān)管和道義勸告,恐怕很難避免期貨市場的急熱急冷,這個教訓在權證市場上已經很多很多了。(周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