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23日電 被譽為臺灣“四大公子”之一的前“監(jiān)察院長”錢復,22日上午回到母校上海市五四中學探訪。1946年11歲的錢復進入五四中學的前身“大同二附院”就讀初中一年級,次年上學期離開該校,此后與母校分別將近60載。
據(jù)香港大公報報道,錢復一行在母校逗留約1個小時,參觀了操場、教室以及校史室,受到該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
參觀校史之后,錢復留言母校:“五四是中國新文化的啟迪,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錢復解釋說,“五四是我們國家新文化運動的開始,當時就是要打倒孔家店,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儒家文化的精粹,因為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老一代的人同年輕一代最大不同,就是老一代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事,什么是絕對不能做的事,因為老一代人受了儒家文化的熏陶。”
隨后,錢復又應邀用毛筆寫下了“禮者節(jié)也”四個大字。他表示:“最重要的儒家文化是禮,我們這個社會要安定祥和,一定要知道禮!
五四中學現(xiàn)任校長沈嶸代表學校將一本紀念冊送給了錢復。紀念冊中有學校精心收集的錢復當年編號24981的學籍卡影印件,以及錢復當年的同學名錄、老師的照片、學校老校門的照片。收到這些禮物,錢復顯得非常興奮,連聲表示感謝。
五四中學創(chuàng)建于1912年,文化底蘊很深。近百年來培養(yǎng)了大批一流人才,其中包括現(xiàn)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原清華大學校長張孝文、國際設(shè)計大師貝聿銘、著名漫畫家華君武,以及18位兩院院士。五四中學校友會規(guī)模龐大、校友間聯(lián)系頻密,目前在北京、香港、美國皆設(shè)有分會。(楊楠)